《2025ESG白皮书》:A股企业ESG报告披露率显著增长 金融业覆盖率超90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来源:@经济观察报微博
记者 陈姗
“当前的全球经济正从过去注重量的增加转向注重质的提升 。ESG不仅是衡量企业责任的重要维度,更是引领企业实现长期价值、推动绿色转型的内在驱动力。 ” 5月17日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 、管理学教授汪泓在“2025第七届中欧ESG高峰论坛”上表示。
论坛现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发布的《2025ESG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显示,中国的ESG信息披露近年来在政策指引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快速崛起,呈现“多方共促、加速规范”的发展态势。
《白皮书》显示 ,中国A股上市公司发布ESG报告的数量呈现显著增长趋势 。2023年度,共有2220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了ESG报告,披露率达到41.56% ,比2022年增长约20%,比2021年增长约51%。截至2024年6月,2023年度ESG报告的披露率进一步提升至57.83% ,其中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的披露率高达95%。
行业分布方面,金融行业的整体披露覆盖率已超过90%,公用事业和能源行业超过60% 。地区差异也在缩小 ,截至2024年8月,西部地区A股上市公司的ESG报告披露率达45%,较2023年增长13%。《白皮书》指出 ,这些数据反映出中国企业对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随着“双碳”目标的深入推进,碳排放、能源使用效率及绿色供应链已成为最受投资者与公众关注的议题之一 。
《白皮书》还显示,中国大型国企与民营企业在ESG信息披露方面各具特色,但都展现出越来越高的透明度与合规性。国企更多是受国家战略引导 ,披露内容围绕社会责任、环境管理和安全生产展开,着重展示其对社会公共利益的贡献;而民营企业则更强调市场化驱动和国际化对标,注重通过创新和商业模式融合 ,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推动企业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两类企业在中国ESG信息披露的不同路径和策略中,展现了各自特色 ,同时也反映出中国企业在全球资本市场中对可持续发展的日益重视 。
《白皮书》同时提到,尽管中国企业的ESG信息披露水平已有显著提升,但在数据质量 、信息透明度和报告一致性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不同企业对“环境 ”“社会”“治理”的定义和指标口径差异明显 ,缺乏统一而具操作性的准则。此外,第三方鉴证与独立审计的覆盖面不足,也为“选择性披露 ”与潜在的“漂绿”(greenwashing)行为留下空间 。
不过 ,《白皮书》认为,随着与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的准则的逐步接轨,中国ESG披露的标准化与可比性可望逐年增强。同时,香港交易所与内地交易所的互联互通机制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A股上市公司与国际主流准则接轨。另一方面 ,国内的“双碳”目标与不断升级的环保法律法规,将进一步促进企业从“被动合规 ”向“主动沟通”转变,逐渐呈现“监管—市场—社会”三元合力的良性互动。
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汹涌浪潮中 ,ESG已跃升为企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关键议题,全方位重塑着企业运营模式、投资决策方向 。《白皮书》指出,从长期看 ,伴随绿色金融与可持续消费理念的广泛传播,中国企业在全球供应链与资本市场中的地位会更依赖于ESG信息披露的质量与深度。政策与市场信号表明,未来中国ESG信息披露将呈现出七方面趋势 ,即更广泛的强制性覆盖、更精细化的指标体系 、更多维度第三方鉴证、更动态化的披露方式、更深入的供应链责任延伸 、更紧密的绿色金融联动、更多元化的行业自律与社会监督。